起底昆仑策原来是个小微民营企业
五金,上面经常发些很、很正确、红色意味颇浓的文章,司马南、孔庆东、郭松民之类都在里面混,经常以昆仑策研究员自诩
昆仑策的全名昆仑策研究院。昆仑策光看名字就很“高大上”,再加上“研究院”三个字,一般人觉得肯定是某个政府部委、大学科研院所主办的官方科研学术机构。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昆仑策研究院是由部分军地老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发起成立的、以网站形式向外开展活动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是一个自主独立的研究机构,提供国家民生层面的信息咨询、课题研究、调研论证等,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
好在现在网络发达,信息通畅,有好事者上网搜了一搜,发现这个昆仑策研究院的主办方是一家民营企业,而且是一家注册资金仅9万元的小微民营企业,和笔者这个夜读社差不多。
拉大旗作虎皮,闹了半天,整天歌颂公有制、诋毁民营企业的昆仑策本身就是民营企业,司马南之流属于民营企业的聘用人员(给不给工资不清楚)。
根据网上大V Jim博士的文章起底昆仑策原来是个小微民营企业,宋一峰创立“昆仑策(北京)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公司法人;其父宋方敏是“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张维为是表兄弟关系,宋方敏的母亲张颖,和张维为教授的父亲张子嘉是亲兄妹关系;而昆仑策,只不过是宋方敏和他儿子宋一峰,在2013年成立昆仑策的时候,用他们的孙、儿的名字“宋昆仑”命名的企业的名字。
再说一遍,这个昆仑策,既不是学术研究机构,也不是任何大学研究所的附属单位,它仅仅是法定代表人宋一峰注册的小微企业,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没有任何国家和政府背景的个人注册的网站。
宋方敏,宋一峰,宋昆仑,祖孙三代整出一个昆仑策,集聚如司马南一类人物,天天在网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想起来就觉得好玩
网民对昆仑策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网民认为这是一方群英荟萃、报国献策的热土,在中国改革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考验的时候应运而生,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有的网民则认为,它是一群旧时代遗老们的扯淡平台,是一群自视甚高的老笔杆子们抒发感想、指点江山的地方。个人感觉,昆仑策研究院的文章很多都充斥着反对改开的思想,歌唱三十年,反对四十年,对当前多有不满,坚定的批判莫言文学观,风格做派和另一个极左派网站—乌有之乡有相似之处,就是一个垃圾研究院,极左的奇葩机构,纯属误国误民,建议把这些人集体打包送回到过去。
网上类似这样打擦边球、拉大旗作虎皮的人和事不少,比如有一个反转基因网站,里面有一个“委员会”机构,看名称好像就是那个权威机构,其实根本不是,而是一家叫做“政策委员会”的民间组织,就是类似于自媒体一样的民间群众组织,不代表国家意志力。它的成员,主要是一些民间人士,还有一些极左意识形态的高校学者。虽然名字高大上,但是它就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组织,并不能直接向国家提供任何政策建议,就是一些研究“国际国家大事”的爱好者聚合起来“指点江山”。现在已经被取缔。
其实,类似昆仑策这样的玩意,不是新生事物,年前,曾有一个“中国动态调查局”机构,找来几个左派大佬,毛家后人,到处招摇撞骗,很是蒙了不少人。
君不见,国医馆里大都坐着一位老爷子,身穿白色绸缎衣,足登深色帆布鞋,头上满头白发,胸前五缕长髯,不由人不肃然起敬,连连口称大师了。
不过,起一个高大上点的名字,找几个左派人物,发几篇带“色”的文章,就能唬倒不少人,在网上混得风生水起,真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