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突破万亿
五金小微企业是稳定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2月16日,湖北金融监管局发布消息,截至目前,全省各地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累计走访小微企业269万户,新发放2229亿元。至2024年底,湖北省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已突破万亿元大关。
数据显示,湖北省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新发放小微企业平均利率仅为3.74%,比机制运行前平均利率低22个基点。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是对过去养殖业高风险的真实写照。养殖项目大多投资大、回报慢,以往养殖主体多通过个人资产抵押、信用或者通过政策性担保获得,往往存在无资产可抵或可贷金额偏小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五祖镇渡河村有一家专门从事水鳗鲡养殖的企业,拥有循环水鳗鲡养殖池248口,可养殖水面6.35万平方米,是黄梅县淡水养殖的龙头企业。随着公司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流动资金日趋紧张,而传统的担保方式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资金难题成了企业发展最大的“拦路虎”。
去年11月,黄梅县工作机制专班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融资需求后,将该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纳入“推荐清单”推送给当地的农商银行。黄梅农商银行在政府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经营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金融服务方案。委托湖北省金融仓储有限公司提供物联网监控服务,在企业养殖车间里的30个水池设置物联网设备,并将物联网设备接入湖北省金融仓储有限公司数字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抵押物情况,打通了生物资产质押监管难的堵点问题。通过用鳗鱼作为抵押,在政府主管部门办理登记,由第三方公司提供金融仓储质押监管服务的方式,该公司顺利在黄梅农商银行拿到了1000万元。
自湖北省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来,湖北金融监管局联合省发改委积极行动,汇聚全省之力,加快推动工作机制从纸面落到地面,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把低成本信贷资金更多、更快、更准地“浇灌”小微企业,为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注入了强劲动力。
小微企业融资贵,主要贵在中间环节多。围绕“利率适宜”目标,湖北省支持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帮助企业节省融资时的担保费、中介费、过桥费等费用,助力企业降本减负、轻装上阵。
去年,湖北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将小微企业创业担保的额度上限由400万元提升到500万元,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担保,财政部门给予实际利率50%财政贴息。
2024年12月,农业银行钟祥市支行向钟祥市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发放“创业担保贷”400万元,按利率测算企业实际承担成本仅为年化利率1.75%。
湖北金融监管局还指导银行机构大力推广“301”(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或授信)线上快贷,全面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提高企业获贷效率,降低小微企业的“还贷”焦虑。
去年,湖北金融监管局指导银行机构将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嵌入工作机制一体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接续资金成本高问题,降低企业的“续贷”焦虑。此外,扎实组织开展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专项行动,指导银行机构通过规范与中介等第三方机构合作湖北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突破万亿、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再贴现、规范利率定价等多项措施,尽最大力度惠企利民、助企纾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一系列助企纾困“组合拳”综合发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湖北省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新发放小微企业平均利率仅为3.74%,比机制运行前平均利率低22个基点。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大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从中受益。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